叠滘别名双溪,自公元1101年温许二公在此开村,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,叠滘因水而生,是西江与北江冲击平原的一部分,水系发达,纵横交错。因水成墟,千百年来延续着的传统墟市文化活动,在当下现代快速消费的模式下显得尤为珍贵。同时叠滘还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,如扒龙船、武馆狮会、粤剧等,其自身文化特征非常鲜明。“龙舟飘移”是每年端午节的必备看点,人们挤满狭窄的巷道,等待龙舟急速转向的一刻。
现状情况
场地现状情况存在环境荒杂、建筑残破等多种问题。现状建筑多为清末1-2层青砖木结构民居建筑,部分为近代多层砖混住宅建筑。因多年闲置失修,绝大多数为危房建筑。部分居民自行搭建的简易钢结构、违章扩建等,加上村级工业区现代厂房无序发展,造成村落原有肌理遭到破坏。
改造定位
社区共建导向下的文商结合体验区
虽然经历了近代无序的城市化发展,本地居民仍然坚守于此,文化得以传承,墟市活动更是从未间断,改造的目标必须是在原住民、现代商业活动及保育及传播当地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平衡。因此我们提出“社区共建导向下的文商结合体验区”这个定位,包括“民众参与”、“商业活力”、“文化复兴”三个方面的内容。
民众参与
在改造规划区内保留了大量的原住民及其民居建筑,也意味着保留叠滘水乡的原始活力;同时让原住民参与设计改造决策,在实现村落更新的过程中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的生活及经营需求;在项目改造施工的过程中,未采用全围蔽式施工方式,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,原住民也可以正常的生活。
商业活力
改造的街区必须具备商业活力,现代体验型商业业态与传统商业业态并存。我们保留了叠滘墟市内传统经营的店铺:如手工艺品、百年历史的药店、棉被店、手工毛衣店等原住民经营项目。同时,引入新的业态,如现代餐饮、特色零售、特色民宿等,刺激带动当地业态,增强社区凝聚力,实现叠滘社区的有机更新。
文化复兴
叠滘有着鲜明的文化传统,包括正月庙会,五月端午赛龙舟等,这些非物质遗产需要加以保护及经营。规划设计中设置多处文化相关的建筑空间,利用场地内现存保留的“双溪茶馆”、“图甲会馆”、“立善堂”、“顺泰大押”等文化传承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改造;同时植入现代建筑类型,将现代、传统、新旧结合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融合,从而实现叠滘片区建筑自身的良性生长和有机更新。
结语
我们一直致力于多维度的有机更新实践,在本地文化、商业发展、空间改造中找到动态的平衡。叠滘墟一期的改造,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改造方式,而是细致入微,关注原住民生态,在地文化保育与经营,以及当代生活审美的有机融合。